面对房地产的高利润诱惑,有多少实体企业家能独善其身、守住本分?
估计很难。
数据统计显示,在我国现有10万家房地产企业中,有超过80%的是从其他行业转身过来的(也就是他们原来的主营业务并不是房地产开发),为啥会转身房地产?原因很简单:因为这个行业利润空间大,足够赚钱。
前几年房价高涨时,有这么一个故事,很引人深思:一位实体企业家表示,自己白手起家,从当初的身无分文,做到现在的工厂500人,年纯净利润达到600万元。本以为很不错了,谁想到,身边的朋友在北上广深随便买2-3套房子,什么也不用干,一年下来也足够赚600万元。
曹德旺、董明珠、任正非等算得上守得住本业的人,曹德旺特别不喜欢别人炒房,认为炒房花光了几代人的钱,还怎么创新发展?董明珠则直言“做房地产是不务正业”,任正非认为,当年本应该转身房地产的,因为那个赚钱,但是最后却选择了又苦又累的通讯科技行业,利润还没有房地产高。
虽然说这种企业还有很多,但是炒房的企业也不少。最大炒房团显现,手握1.3万亿元房产。
根据Wind数据,到2019年9月,在A股上市的所有企业中,有超过1800家企业囤积有投资性房地产,占到了A股上市企业总数量的48%(现在可能更多,达到50%以上),总算下来这1800家企业一共拥有投资性房产达到1.3万亿元,如果按照户均价值100万元算,那么这些企业总计拥有房产超过133万套。
人人都讨厌炒房者,但是人人都希望从事炒房活动。
在5年前,我们见证了很多身边人通过炒房赚得盆满钵满,有人因为炒房发家致富、有人因为炒房实现人生跃迁。企业亦是如此,在以利润为导向的前提下,哪里赚钱就投向哪里,最终上市企业成为了最大的房爷。
有的企业资金实力雄厚,直接从拿地开始,经营房地产开发、房地产销售、房地产金融等一条龙业务,有的企业资金实力不够,只能从事简单的炒房活动,这1800家上市企业的囤房,基本属于后者。
国家智囊5个字“一针见血”,给出解决方案。
原住建部副部长、国家老干部、国家智囊之一的仇保兴认为,“征收空置税”是平抑房产泡沫的有效手段,可以建立一系列的机制,进而遏制炒房行为,增加多套房的成本,还可以推进税收制度的完善和优化。
仇保兴指出,我国的住房空置率很高,例如北京的住房空置达到10-20%之间,部分三四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甚至超过70%,空城、睡城由此诞生。根据西南财大的家庭金融研究报告显示,平均住房空置在22%左右,一线城市可能稍低,但是二三四线城市更高,农村和城市的住房配置错位,导致很多房子建起来了却无人居住。
世界平均住房空置在5%左右,在大城市里,一方面大量住房闲置、一方面刚需买不到房子,关键在于囤房和炒房。就像前文说的那样1.3万亿房产,估计大概率都是闲置状态,既不居住也不出租,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,一旦空置税出台,那么这些空置房将首先遭遇麻烦。
那么,空置税在抑制炒房的同时,对高房价具有多大的抑制作用呢?我们从几个案例就可以看出。
加拿大温哥华从2019年开始征收空置税,房产空置达到6个月的,需要按照房产总价值的1%缴纳费用。如果房产状态谎报,将会被处以10000加元/天的高额处罚;在英国,房产闲置达到2年以上的,需要按照房产100%征收市政税;在法国,房产闲置1年以上,按照楼价的10%收取空置税,第二年开始累加为12.5%,第三年为15%,依次累计进行,很显然具有惩罚性。
虽然空置税在我国提出了多年,但是依然没能有时效性推进,关键在于如何清查哪些房子属于空置状态,空置多久为界定基点,这些问题不解决,空置税很难从法律角度问世。所以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对于这些问题,你如何看待?
(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,请到今日开州网客户端查看) |